怕犯錯的你,其實已經很努力了
文/曹國璽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 在簡報前反覆練習,每個字都推敲很久,還是擔心自己講錯。
- 想在會議中發表意見,卻又怕提問太「基本」會被看不起。
- 接到一個難度較高的任務,明明有能力完成,卻一直拖延不敢開始。
- 寫好的報告反覆修改,總覺得哪裡還可以更好,怎麼也交不出去。
在中研院這樣的工作環境裡,大家都很認真、很優秀,這讓我們更容易對自己要求高,也更容易擔心「一不小心就做錯」。
但你知道嗎?你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為什麼我們會那麼怕錯?】
有時候,我們內心會有一些聲音:
- 「我不能出錯,錯一次就會被貼標籤。」
- 「如果我不小心搞砸,別人會覺得我能力不夠。」
- 「我一定要做到最好,不然就不夠格。」
這些想法聽起來像是一種動力,但久了,它反而會讓我們綁手綁腳,不敢嘗試、不敢開始,或是一直拖延。
我們變得越來越疲憊,也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我們其實不需要「準備到完美」才開始】
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還沒準備好」,但真相是——
你其實早就準備得夠好了,只是還不夠放心相信自己。
怕犯錯的人,常會出現這些反應:
- 一直準備,但遲遲不行動。
- 不斷回想過去的錯誤,希望能避免歷史重演。
- 覺得「要嘛做到最好,要嘛就乾脆別做」。
- 寧願不開始,也不要冒著搞砸的風險。
這些反應,讓我們暫時安心,卻也讓我們離成果越來越遠。
【與擔心共處,而不是拚命壓下它】
其實,沒有人真的不怕犯錯。怕錯,是正常的。但我們可以學著和這份擔心和平相處,而不是拚命把它趕走。
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1. 先停下來,看看自己發生了什麼
問問自己:「我現在在擔心什麼?是怕別人怎麼看我?還是怕自己辜負期待?」
2. 感覺一下身體的反應
當你感到緊張或焦慮時,注意一下:呼吸變快了嗎?肩膀緊繃嗎?手有點冒汗嗎?
你不需要馬上解決,只要靜靜地感受就好。
3. 給自己一句話,安穩地待在當下
例如:「我現在有點害怕,但這只是我在乎的證明,我可以一步一步來。」
【開始的關鍵,不是完美,而是允許不完美】
有時候,我們卡住,是因為心裡有一種期待:「我要在準備萬全的情況下出發。」
但真正能讓我們往前走的,不是準備得夠不夠,而是願不願意接受「現在這樣的我,也可以先試試看」。
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現在的選擇,是因為真的準備還不夠?還是因為我在逃避犯錯的可能?」
如果是後者,那就更值得給自己一次機會,先做了再說。
【不完美的行動,也是一種勇氣】
在這裡工作的你,一定早就證明過自己的能力。
怕犯錯的你,其實已經夠努力,也夠在乎了。
但也正因為你在乎,才更值得給自己一些空間,允許自己不完美、犯錯、修正,然後繼續前進。
你可以提醒自己:
「我做得不完美沒關係,我依然有價值。」
「我怕錯,但我更在乎的是前進的方向。」
給你的一句話:
「還沒準備好」,也可以是一個開始的理由。
你不需要完美,才能被肯定。
也許,你現在就已經足夠。
如果你希望有人陪你一起整理這些感受,也歡迎善用院內的心理資源。我們都在學習,不是要做得最完美,而是讓自己活得更輕鬆自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