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艾恩 諮商心理師
關係像一場雙人舞,兩人相互依存,一方的動作牽引著另一方,當兩人共同努力,互相理解時,這段感情便能如舞步般自然流暢。
但或許在感情關係的某個階段會陷入瓶頸或是負向的迴圈,你發現你們因為相似的問題起衝突,爭執不斷重複,甚至越演越烈,你覺得雙方只要互動就帶著對彼此的怨氣,深感無力……
你可能曾聽過相似的對話:
「你以前在吵架時都會關心我、哄我,現在的你怎麼那麼冷漠?」
「因為你每次都這麼咄咄逼人,我真的受不了了,我沒辦法與你溝通。」
「你都拒絕跟我溝通,我只是想處理我們兩人之間的問題!」
「我覺得好累,不要再逼我了……」
許多伴侶會陷入典型的追逃模式(Pursuer-Withdrawer),一方變成追逐者,另一方變成逃跑者,追逐者會持續想要確認兩人的親密感,擔心對方遠離、不愛自己,以致於不斷逼近對方,而逃跑者則是表現得疏離、消極,時常隱藏真正的想法及感受。
當追逐者想抓得更緊時,逃跑者會更不去回應,更加迴避衝突,追逐者顯得不斷地指責,而逃避者看起來冷漠、不在乎,但其實兩個人內在都感到受傷。
在感情關係中,並沒有特定的性別會一定是哪個角色,追逐者與逃跑者的形成可能與我們成長經驗有關,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相對應的因應模式,又或者是在此段關係的互動相對位置下形成的。
讓我們分別談談追逐者,以及逃避者,並瞭解你與關係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追逐者】
持續需要與對方確認彼此目前關係狀態,擔憂對方不愛了:
追逐者經常詢問伴侶「你現在還好嗎?」、「你還愛我嗎?」,這源自於深層的不安全感,很需要對方不斷地保證,且不論對方怎麼做,都很難真正讓追逐者不再擔憂。
看似喜歡抱怨及責備對方:
追逐者很渴望感情關係中的親密及靠近,十分重視關係,當衝突發生時,會很急切地想要與對方溝通,以「解決」關係中的摩擦,重新感受到彼此關係是好的,若伴侶選擇迴避時,追逐者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及害怕,覺得對方不在乎兩人的關係,而會採取用更急切的方式嘗試與對方溝通,例如大叫、緊迫盯人、逼近、指責。
【逃跑者】
難以談論感受及情感交流
逃跑者通常會避免跟伴侶談論關係中的問題或自己的感受,覺得這樣會讓自己感到壓力、不自在。逃跑者也會選擇避開情感上的深入交流,有時在關鍵時刻消失,避免面對這些問題。像是當伴侶想談論彼此的關係時,逃跑者可能會突然改變話題或找借口離開,像是說「我最近很忙很累,改天再說吧。」
當負荷太重時,會感覺被束縛,害怕失去自由
逃跑者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空間或自由,所以當感覺到對方需要太多關注或依賴時,讓逃跑者想要保持距離,避免對方有過多的依賴,他們會選擇逃避,像是當關係變得過度親密時,逃跑者可能會突然變得冷淡,有時他們會不回訊息或電話,讓你覺得他們故意避開對話。
其實你會發現,更深入地看兩方「追」與「逃」背後,他們都很努力地想要維持這段關係,以及表達自己的需求。
追逐者其實是想要提醒對方自己感到很失落,以及告訴對方自己真的很在乎這段關係,希望自己能夠被對方好好地重視及在意。而逃避者則是很希望彼此不要因衝突而破壞關係,以及很在意自己是否有被接納,擔心對方再次的失望。
當發現你與伴侶陷入「追-逃」模式時,你可以這麼做:
一、辨識出「追逃-模式」
辨認出我們又再次陷入「追」或「逃」了,目前持續用原本的方式會更讓關係更加惡化,促使兩方的心越離越遠。
因此在這時,試著給予彼此一點空間,後退一步觀察兩人的溝通方式。
二、理解行為背後的意圖,並按下停止鍵
看見對方做出此行為背後的善意,嘗試去理解跟接納。
理解對方是因為內在深層的不安才做出「追」或「逃」行為,而非刻意要傷害自己,理解對方是想維繫關係的。
當一方停止追逐時,另一方就可以不用逃得如此用力﹔一方停止逃跑時,另一方不用這麼緊追不放,才有機會讓彼此能夠相會。
三、進行新的嘗試,及習慣模式的改變
建立增進情感的溝通技巧
對於追逐者,你可以誠實表達不安及提出明確需求,來代替情緒強烈地指責,「我會容易焦慮,因此當你不回我話時,我會以為你不再重視我了,如果你真的當下不想繼續爭執,能不能明確告訴我你需要靜一靜?」
對於逃跑者,你可以練習暫時不要馬上逃開,並告訴對方「我其實還是很重視你,只是我現在真的需要自己的空間,這不代表我要拋下你,讓我一個人靜一下,等到我準備好了,我們可以繼續延續這個話題。」
重要的是雙方將期望表達得清楚且不帶過多壓力,你可以說出希望對方能理解並支持你的需求,但同時也表達這不代表他們必須立刻做出反應或改變,例如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疲憊,我只是想告訴你我需要一些擁抱,這能讓我安心一點,無論是現在還是稍後,可以當你有力氣時再做。」
設定健康的界線
當一方開始「逃」避,通常是感到壓力過大或無法處理太多情感需求。這種情況下,另一方很需要尊重彼此的空間,而不是逼迫對方馬上回應或改變。設立界限意味著尊重對方的需求,並理解「逃避」並不等於拒絕,而可能是對方需要的休息時間。
我們都需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是將所有情緒壓力都丟到伴侶身上。因此能尋找其他方式來照顧自己也很重要,比如與朋友聊聊、聽音樂、做有興趣的事,減少對伴侶的過度依賴。
若真的發現透過自己探索並同解決還是有困難,建議你與伴侶也可以找專業人士聊聊,如找伴侶諮商師進行伴侶諮商,透過諮商師引導協助彼此更離深入瞭解關係,一同釐清對於關係的想法與期待,建立雙方有效的溝通方式,找出其中的差異並進行協調,運用在兩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