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艾恩 諮商心理師
阿瑄及小鈞是在一起五年的伴侶,兩人剛交往時充滿幸福粉紅泡泡,原以為濃濃甜蜜會一直這樣維持下去,但在經歷同居三年後,卻發現遇到了困難......
兩方都很努力地經營關係,阿瑄總在每天早上前幫小鈞做早餐,同住三年間不間斷過,也常貼心接送小鈞,且時不時還會給予飾品、圍巾等驚喜的小禮物。
而小鈞時常主動擁抱阿瑄、牽手,也會習慣在看到阿瑄的優點時,不吝於表達欣賞。
但其實,阿瑄一直期待小鈞能夠偶爾表現出願意為自己多做些貼心的事,如多分擔點實際的家務來感受到小鈞的重視。
小鈞則很期望不習慣主動用肢體動作表達愛意的阿瑄,多主動做些親密的肢體舉動。
兩個人都很努力地想向對方傳達在乎,但現在彼此都感受不太到來自對方的愛,也常覺得對方沒有珍惜、感謝自己所做的,而感到內心受傷。
明明阿瑄跟小鈞都想親近對方,且也真的「付出」努力,但為什麼又感覺兩人如此遙遠呢?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在與伴侶的相處中,感受到與阿瑄及小鈞這對伴侶相似的困境。
這來自於我們在愛中交流及對話的『語言』不同,如你說的是中文,而對方表達的是英文,難以對頻及將真正的想說的傳達給對方。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愛之語」,試著調頻聽懂對方,以及了解自己。
愛之語來由蓋瑞.巧門博士 (Dr. Gary Chapman) 透過接觸個案及伴侶困擾的臨床實務經驗,整理出的五大類表達愛的語言。
蓋瑞.巧門博士 認為由於人們來自於不同的成長背景,過往學習愛的方式不同。當一個人的父母是習慣用「肯定的語言」傳達愛,如鼓勵,及常常告訴孩子「我愛你」,孩子也會將這樣的愛的表達內化、學習,作為未來跟伴侶相處時傳達愛及在乎的方式。
每個人通常會有一個主要愛之語的「第一語言」,並也有次要的愛之語。
當我們與伴侶的愛之語相同時,通常較能夠回應到對方的需求。而兩人熟悉的愛之語不相同時,感情裡的溝通便較容易卡關,或認為對方「不愛自己」、「兩人距離很遙遠」。
伴侶中的兩人要碰巧愛之語相同,確實是困難的,因此藉由後天去了解對方及自己的愛之語,並能夠用對方接收愛的方式來給予對方所需,便更能順利地將心意傳達給對方。
愛之語的五種語言
1.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
表達我愛你、感激、言語表達重視、的鼓勵,或是各種傳達欣賞的正向的言語。
形式可以包含當面表達、小紙條、卡片或是手機訊息等。
2.精心的時刻(Quality Time)
一起約會、當下專注地陪伴、一起投入做一件事且兩人夠同享受在過程中,或是專注地傾聽。在過程中,除了待在一起外,過程中的眼神交流、傾聽及有品質地互動都是重要的。
3.接受禮物 (Gifts)
當對方特地準備並送自己禮物,可以感到被愛及幸福感。
如有些人是在意過程中的挑選及心意,不在意收到禮物價格是否貴重。若你是收到禮物的一方,表現出感謝也是此愛的語言的展現。
4.服務的行動 (Acts of Service)
包含各種實際的照顧及行動,感受到對方特地幫忙自己付出做事,如做家務(洗碗、洗衣服、掃地)、幫忙接送、跑腿辦事、幫忙解決實際的困難(維修物品)等。
5.身體接觸(Physical Touch)
透過肢體的碰觸感受到關係的連結及親密感,不一定專指與性有關的接觸,包含牽手、擁抱、接吻、撫摸等都是其中的表達方式。
這邊也向大家分享可使用的愛之語線上測驗協助了解自己的愛之語 ,也可以一起邀請伴侶使用:
https://superquiz.do/q/love-languages/lover/
在此分享的愛之語線上測驗由super quiz團隊製作,介面很可愛跟平易近人,有單人版及雙人版的版本,只要花五分鐘就可以完成,作答完可以測出你的愛之語第一語言,並會針對你的類型,給予一些在感情關係中的建議。
當你了解各種類愛之語的概念後,透過平時觀察,以及與伴侶間的溝通交流,可以發掘及了解對方的愛之語,並慢慢地學習練習在生活中注入伴侶注重的需求。
你也可以透過瞭解自己的愛之語,協助伴侶了解對你重要的是什麼,讓彼此更能不挫敗地表達愛,及接收到對方的情感!
參考來源 :
Dr. Gary Chapman《愛之語: 永久相愛的秘訣 》
Super Quiz(2021年9月3日)。愛之語:五種愛情的語言。 取自:https://superquiz.do/love-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