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國璽 諮商心理師
和受傷的後遺症相處
幾年前騎車在交叉路口,被另一方的車子給撞上,骨折之後開刀接了鋼板。
這段過程對我造成的衝擊,除了當時痛,事後傷口留下疤痕。
我的痛,在受傷的當下和後續治療過程中出現,但是慢慢的消失了。
生活裡,我們也可能受到突如其來的意外而造成傷,心裡的傷,引發生氣、難過、委屈…,有些情緖,慢慢的減輕,終至消失…
**
但是骨折的後遺症一直斷斷續續的出現。
有時是,骨頭裡有異物感;有時是,皮膚在天氣變化時,似乎張力有些不同。
這些後遺症引發的衝擊除了身體上的不舒服;
還有困惑(為什麼會這樣,是治療有問題嗎?還是最近我不太對勁?…)
生活裡,心裡受的傷,也可能留下疤痕,甚至不時被一些事件重新引發不舒服,甚至只是看到或聽到一些事情,而聯想到另一件事,當時的感覺就又回來了,我們知道,心裡的疤痕還在。
**
當經驗手術的後遺症時,似乎有鼓衝動,想要好好弄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或是,想要徹底的解決,完全不要有任何的不舒服,重新回醫院掛號,問醫師。萬一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換個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生活裡,心理的傷重新被引發時,心智也會急著工作,想著為什麼會這樣,甚至,想要做點什麼…
**
我面對一個選擇,選擇我要把注意力關注處理這些手術的後遺症或是決定帶著這些不舒服繼續生活。我決定保持觀察,看看這些後遺症是惡化、維持或是愈來愈輕。
面對生活裡重新復發的傷,我們也可以選擇,把這些不舒服當成操場上野草,完全把它們清除,或是聚焦在現在生活中的核心任務,持續觀察野草所造成的問題大小,評估分配多少關注力在這些不舒服上。
**
我發現,照顧好自己,好好的過生活,儘力投入要做的事可以減緩手術的不適感對我干擾的程度。
面對生活裡的傷,不妨也提醒自己,過好生活與投入要事或許是與舊傷相處的要訣。
曹國璽 (2023年10月22日)。陪伴自己的傷。取自:曹國璽 心理師 - 和受傷的後遺症相處 幾年前騎車在交叉路口,被另一方的車子給撞上,骨折之後開刀接了鋼板。... | Facebook